裴锡荣,祖籍河北沧州饶阳,汉族,中国民主同盟会员,中央国术馆第五期毕业。1913年出生于武术中医世家,1999年6月病逝于上海,享年87岁。
传奇经历:
1929年,裴锡荣在杭州拜武术名家傅剑秋先生为师,同年冬,随傅剑秋上湖北武当山访道,拜会了徐本善道总,并被列为十七代传人,”教”字辈,赐道号”教礼”;后随著名武术名家宝鼎(字显廷)习练心意六合拳;后拜武术名家黄柏年为师研习八卦掌。又向吴俊山先生学习了太极拳、八卦掌;向李景林学习了剑术。
裴锡荣,祖籍河北沧州饶阳,汉族,中国民主同盟会员,中央国术馆第五期毕业。1913年出生于武术中医世家,1999年6月病逝于上海,享年87岁。
传奇经历:
1929年,裴锡荣在杭州拜武术名家傅剑秋先生为师,同年冬,随傅剑秋上湖北武当山访道,拜会了徐本善道总,并被列为十七代传人,”教”字辈,赐道号”教礼”;后随著名武术名家宝鼎(字显廷)习练心意六合拳;后拜武术名家黄柏年为师研习八卦掌。又向吴俊山先生学习了太极拳、八卦掌;向李景林学习了剑术。
作者:冯国栋、裴锡荣
24、找角度
太极拳推手要讲究点、线、圈、角。
“点”是落点对方身上,要起作用,要动摇其重心。“线”是发劲的直线,如箭如弦,无法招架。“圈”是化劲走圆圈,用曲线引开对方来劲,再用曲线还到对方身上,然后用直线打他。“角”是角度,无论是化或是发,都要讲究角度。两方推手,对手右脚在前,我用左手在对方右肩向右后方一抹,对方即立脚不稳,此角度也。对方正面进攻,其势甚猛,我惟有松腰松胯,腰部一转,角度一变,对方立即扑空。我若推对方不动时,立即变更角度,向另一方向发劲,攻其无备。对方要赶快调整身法步法来适应新进攻,有所不及,非被发出不可。所以“角度”这个问题,在化劲与发劲方面都是重要的。
阅读更多作者:冯国栋、裴锡荣
23、身体各部,配合一致
推手时,身体各部必须很好地配合。以两手而论,左右手必须呼应。两手一前一后,一化一攻。以手和足而论,出手必须进足。形意拳诀说:“手到脚也到,打人如蒿草,手到脚不到,打上也不妙”。以手足和腿而论,“手动而腰腿不动,则手愈有力而身愈散乱。”“打人,必须进足贴身,而两手随腰略进,人已跌出,此乃全身之劲也。”
阅读更多作者:冯国栋、裴锡荣
22、变化重心
推手是两人争重心。每一方都想破坏对方的重心。我的重心若被对方控制,我便要倾跌。我重心不失,我便稳如泰山。然对方向我发动总是直对我重心的。我惟有使自己变化重心,才能使对方之劲落空。重心怎样变化呢?全在两脚的虚实变换。变换步法,或步法不变,仅虚实劲百分比变一变。这就要求腰胯能松,能灵活,否则自由变换是不容易的。
阅读更多作者:冯国栋、裴锡荣
21、用意须远
太极拳“用意不用力”。推手时尤须注意。如果推手时没有意,就是说身体虽有动作而心不在焉,则化也化不好,发也发不好。光有“意”还不行,“意”还要长。“用意须远,其劲自长”。劲长才发得人出,发劲时意思像要把人发到十丈以外,则其劲自然长了。这就是长在一个“意”上。
阅读更多作者:冯国栋、裴锡荣
20、四点接触
两人推手,我将两手粘住对方,对方亦有两手放在我身上,彼此身体共有四点相接触。我若发劲,必须将对方放在我身上的两点牢牢粘住,一齐发劲,方能发得人出。若我将对方放在我身上的两点放开丢开不管,或者未能粘住,则我一发劲,反会被对方发出。
阅读更多作者:冯国栋、裴锡荣
19、莫舍近就远
推手时,我身上某处被对方拿住粘住,即须从该处将对方之劲化开,再将己劲发出。此时必须争分夺秒。若我此时将粘对方之处丢开,企图变换地方向对方进攻,必然发人不动,此所谓“舍近就远”,为推手所大忌。盖两手交换地方,必然要兜一大圈子,若对方乘此空隙发我,我必然要被人发出。因之我们推手时要注意不舍近就远。
阅读更多作者:冯国栋、裴锡荣
18、“化”与“发”
“化”是对方打我,我将对方之劲化开,使对方打不着。“发”是我打对方。好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动作,其实是矛盾的统一。“化”与“发”关系密切。“化之不尽,发之不远”。“发”是紧跟着“化”的。发劲须连化带发。这虽是两个动作,但用起来,快得像一个动作一样。若化与发有了间隔,即化后略一迟疑再发劲,固然发人不出,反可能被对方将劲接了去而自己跌出。
阅读更多